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2025 > 资讯详情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研讨会暨21世纪中心气候沙龙第一期活动在京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 : 2025/3/10 17:15:20

2025年3月7日上午,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成功举办第一期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研讨会暨21世纪中心气候沙龙活动,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气候变化新特征新趋势及其机理”主题开展讨论。会议由21世纪中心全球环境处张贤处长主持。

陈其针副主任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21世纪中心作为《第五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写工作办公室正有序推动《评估报告》编制工作。本次《评估报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逾千名专家学者参与作者申报,21世纪中心将认真做好组织编制工作,支撑我国气候变化领域科技影响力与话语权的提升,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积极宣传我国气候变化科技行动与成果成效。

主旨报告环节由巢清尘主任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总结了全球变暖加速和气候极端事件加剧背景下,去年以来气候变化领域在热点区域与关键过程研究、气候系统物理预测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等十大重点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翟盘茂研究员提出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新特征,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危机进一步演进,我国区域性极端事件呈现出强度罕见、复合型、高影响新特征。北京师范大学效存德教授分享了冰冻圈变化临界性研究新进展,提出我国西部冰川变化从动力临界、水文临界传递到经济社会临界存在链式风险的新认识。北京大学王开存教授详细介绍了降水系统空间结构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过去十年间全球降水系统空间尺度变大、形状变扁,大尺度降水系统的频率强度增加,致使单次降水事件的降水增强更易引发洪涝灾害。

青年报告环节由复旦大学周文教授主持。国家气候中心丁婷正高级高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陈阳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宋丰飞教授、同济大学安璐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晓龙副研究员,分别围绕长江流域高温特征及气候预测、极端事件演变趋势、热带降水季节循环变化、南北极海洋性冰架不稳定性、季风系统未来变化预估等具体方向分享了观点与研究成果。

圆桌讨论环节由效存德教授主持。王开存教授、周文教授、宋丰飞教授、安璐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林研究员,围绕我国气候多时空尺度变化新特点、传统气候动力学理论新发展、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估研究挑战和未来重点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探索气候变化领域理论和机理发展提供了独到见解。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研讨会旨在组织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学者共话科技创新成果进展和前沿动态,推动《评估报告》阶段性成果持续产出,同时不断扩大我国气候变化评估工作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广大专家学者共同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本次活动围绕气候变化的最新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内在机理展开了深度研讨,以现场形式为主,同步开启网络直播,吸引了上千人参会,为促进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搭建了重要平台,为推动我国气候变化评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