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科技动态 > 资讯详情

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简介

发布时间 : 2022/12/27 13:38:32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京沪交通大动脉的中间节点,东与临沂市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邹城市毗连,下辖5区一市,总面积4564平方公里,总人口385.6万。枣庄是淮河生态经济带重点城市、国家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素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美称。近年来,枣庄市以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为突破口,成功创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四区”同建城市,为示范区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先行先试经验。

一、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主题

2022年7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枣庄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22〕71号),同意枣庄市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确定这一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殷切期望和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也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关键举措,同时能够积极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世界同类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样板和典型经验。

二、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定位

按照《枣庄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22-2030年)》,确立了近期、中期、远期“三步走”示范区建设发展目标。到2024年,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农业基础、动能培育、生态保护、城乡融合”五项重点行动,初步形成“生态、包容、美丽、活力”的枣庄特色。到2027年,基本建成示范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巩固农业基础,培育城乡经济新动能,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绿色、和谐、富裕、宜居”家园。到2030年,全面建成示范区,在绿色转型、城乡融合、美丽乡村三个方面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枣庄模式”。

1.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围绕“双碳”目标布局实施零碳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掘乡村产业新动能,努力促进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三链重构”。

2.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统筹教育、医疗、健康、金融等资源要素,促进城乡之间顺畅流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3.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区。聚焦抓大扶强做靓,开展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片区提升工作。围绕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强村“破十攀百”攻坚战,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空间治理体系。

三、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和举措

紧紧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按照《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重点针对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等问题,集成应用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施农业基础能力提升、城乡经济新动能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建设提速和科技创新支撑等行动,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对同类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形成示范效应,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1.实施农业基础能力提升行动。聚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规模提升的需求,依托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首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农业发展基础,以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集成应用农田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态循环与智慧农业、农产品智能化精深加工及绿色食品制造等农业资源多功能开发关键技术,积极推进农业强基、智慧农业、品牌强农、龙头企业培育四项工程,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模式。

2.实施城乡经济动能培育行动。围绕“农产品加工链条延伸与完善程度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与产业转型之间的差距带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日益凸显”的问题,积极探索城乡经济市场拓展路径,以培育新时代经济新动能为着力点,集成应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电商平台区块链技术、绿色循环低碳及现代清洁能源与产业体系构建等经济多元化发展关键技术,实施重点产业带动工程、镇域发展突破工程、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工程、乡村人才集聚工程等四项工程。通过集约经营、链条增值、质量提升、人才支撑等方式,推进城乡经济和服务在市场体系中的价值提升与实现。

3.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行动。聚焦“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的核心问题,以基层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城乡融合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集成应用国土空间优化技术、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整合技术、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技术、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等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技术,有序推进市域空间优化、新型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治理现代化四项工程,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4.实施乡村生态建设提速行动。面向“乡村生态环境破坏污染严重、生态资源价值利用不合理和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压力大”的问题,围绕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需求,集成应用土壤及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生态资源化利用技术、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及生态共建共享技术等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技术,实施城乡生态环境修复、美丽乡村建设、绿色资源增值和低碳引领示范四项工程,统筹推进全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与治理,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价值明显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5.科技创新支撑行动。面向“创新人才不足、创新平台不优、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创新资源聚集效应不显著”的问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创新需求,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重大科技示范、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环境优化四大工程,加快创新要素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创新渗透通道开拓,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以科技驱动城乡项目为龙头,以先进、实用技术运用为核心,推动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的对接,使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枣庄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改造传统产业、激活乡村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枣庄市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的是国家战略,承担的是国际责任。枣庄将紧紧抓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紧扣示范主题,努力打造科技高水平、农业高效益、生活高品质、生态高颜值、发展动能强、支撑保障强的“四高两强”发展新格局、新模式,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枣庄样板、中国方案。

未命名-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