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中心动态 > 资讯详情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研讨会第七期活动成功举办

——共话人地系统交互模拟新机遇

发布时间 : 2025/6/17 10:24:01

2025年6月13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成功举办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研讨会暨21世纪中心第七期气候沙龙活动。本次活动以“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地系统交互模拟”为主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圳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机理,为《第五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制提供智力支持。会议由21世纪中心气候变化处夏玉辉副处长、厦门大学段安民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孟靖教授共同主持。

21世纪中心陈其针副主任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目前气候变化影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传统研究方法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时难以支撑。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早已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引发难以预估的连锁反应。本次研讨会聚焦高分辨率模式、社会经济情景构建等重点方向展开讨论,通过多学科视角的碰撞与融合,解析人地系统交互模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评估报告》编制注入前沿智慧与创新思维。

主旨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黎夏教授以“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模拟模型及生态系统响应耦合模拟”为题,介绍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模拟模型,从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指标与碳—水循环过程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影响,为自然保护地划定、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及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兰州大学王澄海教授在“变暖背景下的气候预测:问题与方案”报告中,分析了全球变暖的升温速率特征,并通过对全球变暖的非均匀和局地响应差别,以及对Warming hole、Cold blob等现象,考察了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联系,指出全球变暖引起大气运动的外强迫变化及外强迫要素之间关系的调整等,增大了气候模式预测的难度,而AI技术的融合可以减少误差。

青年报告环节,伦敦大学学院孟靖教授聚焦多尺度减排路径优化模拟,系统剖析了从国家、城市到企业等不同层级的建模方法与减排策略,并通过整合综合评估模型、GIS大数据及行业特定模型,为制定科学、高效的碳中和战略提供了关键决策支持。北京大学戴瀚程副教授围绕气候与环境可持续管理多系统耦合的模型方法创新,介绍了能源—环境—经济—健康等多系统的综合评估模型集成模拟研究,展示了相关模型在支持中国及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路径评估中的应用实践,为前瞻性综合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

圆桌讨论环节,华东师范大学黎夏教授、兰州大学王澄海教授、厦门大学段安民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庆锋教授、深圳大学张锐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孟靖教授和北京大学戴瀚程副教授围绕系统模拟的挑战与机遇、系统模拟的尺度转换与区域精细化以及模型支撑气候与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决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专家认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地系统交互模拟面临显著的不确定性挑战。引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持续改进模拟模式本身,是约束这类不确定性的重要途径。未来模式的发展方向应进一步加强揭示复杂系统的内在因果关系,亟需推动跨领域前沿方法的深度融合,强化跨学科创新协作与政策引导支持,加快相关核心技术攻关进程。

本次活动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为专家学者搭建了开放交流的平台,为《评估报告》编制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