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2015 > 资讯详情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方重点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点(基地)现场交流和书稿讨论在长春举行

发布时间 : 2015/7/29 0:00:00

2015年7月25-26日,吉林省科技厅在长春组织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 撑计划项目“北方重点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点(基地)现场交流和书稿讨论。本次交流的重点是该项目01课题“东北与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适应 气候变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点(基地)包括吉林农业大学前郭县水稻试验基地和梨树县玉米试验基地。科技部社发司孙成永副司长赴现场指导工作,项目组织 单位吉林省科技厅社发处刘家红处长、李明石副处长,项目跟踪与协助管理责任人我中心何霄嘉副研究员以及项目各课题组负责人、学术骨干、咨询专家等近30人 参加本次活动。

7月25日赴吉林农业大学梨树县农业试验基地进行现场交流。 该基地位于梨树县泉眼沟乡,试验示范面积10000亩,针对东北粮食主产区黄金玉米带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低温、干旱、早霜频发,自然降水和热量分布与作物 生育需求规律偏差加大,土壤有机质矿化趋势增强、潜在肥力下降等问题,开展了包括适应气候变化的玉米宽窄行免耕种植技术试验、测土培肥施肥技术、玉米抗风 保苗种植试验、定向培肥技术试验、不同播期种植模式试验、玉米品种气候适应性比较试验、高光效栽培技术试验、病虫害化控与生物防治试验、大垄双行种植技术 试验、抗风保水技术试验等。7月26日赴郭县盐碱地稻改良区适应技术示范基地进行现场交流。该基地位于前郭县套浩太乡和新立乡,示范面积达到9000亩, 针对东北粮食地区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导致土壤盐碱加重,水稻品种选择盲目性大,盐碱地稻区春季低温、盐碱导致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低、缓苗慢;夏季低温,秋 季早霜冻害频发、水稻营养不均衡、抵抗力弱等问题,开展了包括盐碱地水田“淡化表层”快速创建与熟化技术试验、盐碱地水稻品种气候适应性筛选试验、适应气 候变化的盐碱地水田环境友好施肥模式及防霜冻营养调控试验、盐碱地水稻病虫害适应技术集成综合防控试验、盐碱地水稻育秧适应技术及秧苗最佳移栽期试验,以 及以“淡化表层”为核心的适应技术集成示范。

7月25日下午,召开了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及书稿讨论会。项目 技术负责人汇报了黄淮海冬小麦适应技术试验示范情况和锡林浩特典型草地适应技术示范情况,概要讨论了“东北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农业技术(暂名)”撰写情况, 对书稿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和建议。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适应技术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大进展,可望取得创新性成果。以黄淮海冬小麦为例,在探讨高温热害/低 温冷害适应机理基础上采取不同适应技术措施检验适应效果、通过水肥有效管理充分利用变暖增加的热量资源增产;以典型草地适应技术的示范为例,不同降水水平 下抗逆优良牧草选育技术的试验示范等,都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创新性。

通过此次现场交流和书稿讨论,推进了项目的整体进展。下一 步,要继续加强组织管理并推广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要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品种单一等所带来的综合风险,提出适应气候变化技 术措施;要总结和凝练重大的政策建议,为国家产业布局、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科技支撑,真正实现支撑项目的研究价值;要加快成果的发表,成果要真正突出创新 性,并与论文、著作、专利等形成对应关系。